人民币汇率近期走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5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254,较上一日上调171个基点。1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02个基点报6.4255,再次逼近2018年6月19日报价6.4235的高点,创下近3年来新高。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调125个基点报6.4283,午后离岸人民币扩大涨幅,升破6.40关口,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创2018年6月以来新高。
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这句话对金融从业人员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金融业是一个特殊且高风险的服务行业,可谓“前有天使引路,后有魔鬼诱惑”。因此,如何守住廉洁自律底线、防控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日,中证金融研究院一项报告显示,从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看,2020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1%,高出金融业上市公司3.73个百分点,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重从上年的46.29%上升到47.18%。
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仍然存在。下一阶段,仍需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定预期,精准施策,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全球债务规模出现了10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但较疫情前水平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全球债务规模体量巨大、偿债能力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债务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研究表明,不断增长的债务不仅会增加偿债成本,而且有可能导致各国面临更加严重的金融风险和产出下滑风险。面向未来,所有国家都必须以“更高风险的可能性”为锚,制定更加精准、更具可持续性的财政计划,并提升绿色发展投资水平。
针对媒体报道某微博大V爆料某上市公司与市值管理机构合谋进行“市值管理”“坐庄赖账”等情况,中国证监会5月16日表示,已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部分股票价格立案调查。抛开本案细节不论,近年来以市值管理之名进行违法违规操作的行为时有发生,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47万亿元,虽比处于疫情期间的2020年同期少增2293亿元,但仍比正常年份的2019年同期多增452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这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且得到较好满足。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表现出上行态势。2021年4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LME铜期货价格和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综合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87%、89%和51%。3月份美国CPI、欧元区HICP分别同比上涨2.6%和1.3%,涨幅较上年低点扩大2.5个和1.6个百分点,已高于或持平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水平,相关通胀预期指标也有不同程度走高。此外,3月份俄罗斯、巴西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分别超过5%和6%。
今年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上行,1月6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20年3月后首次突破1%,3月31日升至1.74%,较去年0.51%的低点上行约120个基点,较去年年末上行83个基点。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不断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更加科学透明、灵活精准,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反映央行政策利率信号,市场中枢作用不断增强,有效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观察公开市场操作的重点在价不在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要求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需要不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发挥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将这三者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
4月7日,一则关于银行网点关停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根据中国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显示,截至4月6日,2021年已有431家银行营业网点终止营业。通过对比2020年各行年报及官网,记者发现2020年六大国有银行网点总数为106526个,相较于2016年的109289个共减少2763个网点。此外,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下称“《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末,ATM机具为101.39万台,较2019年末减少8.3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数量7.24台,同比下降7.9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银行非现金支付业务的增长。《总体情况》中显示,2020年全国银行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3547.21亿笔,金额4013.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和6.18%。